“大运河的环境变迁与重建”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
时间: 2023-10-23  作者:   浏览次数: 10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变化与因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大运河对古代中国交通路线的开辟、沿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大运河沿线地区可以作为研究全球变化、探讨历史人群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区域。

20231020日至22日,“大运河的环境变迁与重建”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红楼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会议由苏州大学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莅临|官方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联合主办。本次会议共收到会议论文30余篇,参会人员60余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扬州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会。本次会议旨在探寻区域人群在天然河道与人工河道相互作用下地理环境的调适案例,查证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揭示千百年来大运河沿线地区、乃至中国相类的生境地带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进而回答这种原动力为推动我们构建人类家园、拥有美好生活提供怎样的基础。

会议开幕式于21日上午9点举行,由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陈一教授主持,苏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宫向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党委委员、《形象史学》主编刘中玉副研究员致开幕辞,苏州大学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莅临|官方网站党委书记邓国林出席会议。

会议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乌云高娃研究员,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成一农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潘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李玉尚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段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孙靖国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刘中玉副研究员,苏州大学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莅临|官方网站历史学系副主任王晗教授,分别作题为《元代编纂<大元大一统志>及其影响》、《中国古代运河图概述》、《想象与记忆:诗文中的大运河环境》、《河运与海运:雍正山东天津沿海海程考》、《中国古代的漕仓设置与河道治理演变的考察》、《大运河区域专题古地图的学术价值》、《试谈仇英都市风会图的“运河模式”及其影响》、《两宋时期吴淞江上游的环境变迁与社会响应》的主题报告。

会议还设有四场专题讨论,围绕“早期运河的生成与演变”、“大运河变迁视角下的国家与地方”、“大运河舆图研究”、“大运河的文化建构”等多个议题进行研讨,分别展示了近年来大运河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由此揭示出大运河环境变迁与人类生产、生活、文化、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关系。

会议闭幕式于22日上午1130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乌云高娃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孙靖国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孙景超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李玉尚教授,苏州大学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莅临|官方网站胡火金教授分别进行学术总结。苏州大学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莅临|官方网站副院长黄鸿山教授致闭幕辞。

大运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当下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文化带建设统筹推进,同为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这就要求对历史时期大运河的环境变迁有所深入了解,从而为开发好、保护好与利用好大运河提供依据。(王晗、敬淼春)